首页 > 资讯 > 综合 > 正文
2022-09-15 15:08

凌先有、李卫应邀做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“乐享时光”节目访谈录

《中秋月圆》之《诗中中秋》——凌贤佑、李伟受邀做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《享受时光》节目。

苏轼词中的月下放歌走进现实_高二走进高三启动仪式主持词_远离虚幻 走进现实

中秋节

农历八月初十五

《月圆中秋谈家国情》

《诗中的中秋》

——凌贤佑、李伟受邀担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《享受时光》节目嘉宾。

中秋假期的最后一天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节特别节目《满月中秋说家国情》主持人沙宾阳邀请了凌贤友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、诗歌朗诵爱好者李伟与主持人一同加盟。聊聊“诗中的中秋”,在中秋诗中品味中国风,感受跨越千年的家国情怀。

主持人:从古至今,中秋赏月一直是文人墨客的一大爱好。每到中秋节,文人墨客都会举杯邀月,设宴赏花,歌酒美酒,月下歌唱,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表达幸福的方式。,表达思想的方式。中秋节可以说是一年中最温柔、最富有诗意的节日。你还记得哪些关于中秋节和月亮的诗句?这些古诗词背后有哪些家国情怀的故事?

在今天的节目中,我们与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凌贤友、诗歌朗诵爱好者李薇阿姨一起,赏月,读几首诗,品味中秋的中国风——中秋诗,感受这千年古诗。家乡情怀。

两位客人,你有没有见过,面对中秋的满月,你只会说:“啊,今天的月亮真美”,或者面对其他美丽的风景时,你只会说:“啊,真美“?

凌闲游:是的,无论是中秋赏月还是旅游,我经常听到有人在美丽的风景面前表达这样简单的赞叹。

主持人:嗯,看来文化基础真的很重要。首先,我想测试一下两位嘉宾,还有观众和朋友。此时此刻,你会想到哪些与中秋和月亮有关的诗词和诗词?

凌闲游:在中国古诗词的海洋中,与中秋节和月亮有关的诗篇数不胜数。比如苏轼的《水调宋头》、《愿人天长地久,千里同居》、李白的《月下独饮》、《举杯请明》月影成三人”,张九龄的《移月怀远》明月生海,天涯此时,还有《仰望明月》李白《深夜》中的“月低头思故乡”,许有真《中秋之月》中的“好时节,愿中秋月”,许魂的“中秋之月”

主持人:好的,刚才凌局长说了很多朗朗上口的古诗词。这些诗歌流传千年,已成为几代人表达幸福、传递思想的媒介。接下来,您可以驻足与现场嘉宾一起阅读这些古诗词,看看这些古诗词背后隐藏着哪些动人的故事。来,我们来听听第一首古诗:苏轼《水韵歌头》。李薇阿姨是个爱读书的人。我们先请李阿姨为我们朗读这首诗。

李伟:《水调歌头》:冰辰中秋,开心喝大丹,醉了苏轼词中的月下放歌走进现实,写这篇文章,怀子有。

月亮是什么时候?向天要酒。天宫不知是何年。想乘风回家,又怕高处太冷。舞动清影,似人间世间。

转诸葛,低齐户,照无眠。应该没有仇恨,还有什么长路要走?人有悲欢离合,明月阴晴不定。这很难完成。Nung,月亮和新月。

主持人:好的,谢谢李阿姨的朗读。其实这首诗里有很多家喻户晓的台词,比如“月亮什么时候来?问蓝天要酒。”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阴晴晴。愿人长存。”永远,我们将相伴千里。” 凌局长,苏轼是在什么时候、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?这首诗背后的动人故事是什么?

这一天的月亮最大,最圆,是家庭团聚的象征。写这个词的时候,苏轼在密歇根工作,当晚苏轼喝了一整夜的酒。,趁着酒香,写下了这句仙句。苏轼对官场失望透顶,但话里并没有说凄凉的话,没有满腹牢骚和怨言,而是说只要大家身体健康,活着就好,虽然人与人相隔千里。, 照耀着我们的是同一个月亮。既表现出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,又借月亮谈事,与中秋节的背景非常吻合。所有经历过离别之痛的人都送上最美好的祝福。这是家庭团聚的象征。写这个词的时候,苏轼在密歇根工作,当晚苏轼喝了一整夜的酒。,趁着酒香,写下了这句仙句。苏轼对官场失望透顶,但话里并没有说凄凉的话,没有满腹牢骚和怨言,而是说只要大家身体健康,活着就好,虽然人与人相隔千里。, 照耀着我们的是同一个月亮。既表现出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,又借月亮谈事,与中秋节的背景非常吻合。所有经历过离别之痛的人都送上最美好的祝福。这是家庭团聚的象征。写这个词的时候,苏轼在密歇根工作,当晚苏轼喝了一整夜的酒。,趁着酒香,写下了这句仙句。苏轼对官场失望透顶,但话里并没有说凄凉的话,没有满腹牢骚和怨言,而是说只要大家身体健康,活着就好,虽然人与人相隔千里。, 照耀着我们的是同一个月亮。既表现出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,又借月亮谈事,与中秋节的背景非常吻合。所有经历过离别之痛的人都送上最美好的祝福。,趁着酒香,写下了这句仙句。苏轼对官场失望透顶,但话里并没有说凄凉的话,没有满腹牢骚和怨言,而是说只要大家身体健康,活着就好,虽然人与人相隔千里。, 照耀着我们的是同一个月亮。既表现出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,又借月亮谈事,与中秋节的背景非常吻合。所有经历过离别之痛的人都送上最美好的祝福。,趁着酒香,写下了这句仙句。苏轼对官场失望透顶,但话里并没有说凄凉的话,没有满腹牢骚和怨言,而是说只要大家身体健康,活着就好,虽然人与人相隔千里。, 照耀着我们的是同一个月亮。既表现出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,又借月亮谈事,与中秋节的背景非常吻合。所有经历过离别之痛的人都送上最美好的祝福。尽管人们相隔万里。, 照耀着我们的是同一个月亮。既表现出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,又借月亮谈事,与中秋节的背景非常吻合。所有经历过离别之痛的人都送上最美好的祝福。尽管人们相隔万里。, 照耀着我们的是同一个月亮。既表现出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,又借月亮谈事,与中秋节的背景非常吻合。所有经历过离别之痛的人都送上最美好的祝福。

主持人:李阿姨,您刚刚朗读了这首诗,先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首诗吧?

李伟:这首诗的意思是:明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?我端着一杯酒问天。天上的仙宫楼,不知今夜是何年何日。想乘风回天,仿佛从天上来到人间,所以一说“回去”,就怕来到美丽的玉石月宫,我可以经不起高天的严寒(传说中月中的宫殿叫广寒宫)。在想像中,与月共舞,人影清晰,如驾云驾风,立于苍穹,有什么胜过人间!月儿将猩红色的阁楼转过身来,低垂在雕花的窗户上,照亮了无眠的人们。明月不应该对人有任何怨恨,可是亲人走的时候,为什么一定要圆润明亮呢?人有悲喜之变,月亮也有阴晴之变,这种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全面。

主持人:好的,请问现场的两位嘉宾,您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是什么时候?你当时对这首诗的理解是什么?为什么这首诗中的许多台词成为家喻户晓的台词和经典,流传千年,读后仍感人肺腑?他背后有什么让我们产生共鸣?从你第一次读到这首诗,到今天再读一遍,你现在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认知有什么不同?

凌闲游:初读这首诗是在中学的时候。当时就知道是苏轼的中秋望月,表达了对弟弟苏哲的无限思念。作者希望弟弟子佑(苏哲饰)健康长寿。兄弟虽相隔万里,却仍能共享这明月。随着年龄、阅历和阅历的增长,我觉得这个词其实还有更深的含义。正如词序中所说,这个词只是“见怀自佑”。也就是说,诉说兄弟情义只是这首诗的补充,借“醉”是重点。对于一直坚持“尊主为民”原则的作者,兄弟姐妹的分离是个人的事情,毕竟与法院担心边界的国家情况相比,这是次要的道德负担。标题序列中有深刻而微妙的提醒。中秋佳节,满月,可以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;皎洁的月光,让人联想到明朗正直的个性。苏轼仰望蓝天明月,问酒,可见他奔放的性格和不凡的精神。从中,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,以及他奔放奔放的风格。面对无法忍受的现实,作者本想“乘风而归”摆脱烦恼的世界,但“

我最佩服的是作者“不应该有仇恨”的乐观和豁达。人生虽有跌宕起伏,但也有很多挫折。但你不能责怪别人,不能只限于小我,但无论你身在何处,处于何种境地苏轼词中的月下放歌走进现实,你都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对待生活。对此,苏轼与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心心相印。尼采曾经说过:每天不跳舞是对生活的背叛。苏轼用自己的话语和自己的生活告诉我们,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,心态要豁达,困难时不慌张,患难时沉着冷静,心中没有仇恨。 ,并且担心你的想法,

主持人:好的,谢谢两位嘉宾的分享。各位听众,在听完我们两位嘉宾的介绍后,你们是否也读过这首古诗及其背后的故事呢?那么,接下来,我们来听一首古诗:张九龄的望月怀远。我们先请李阿姨帮我们朗读这首诗:

李伟:《望月见元》——

明月生于海上,世界末日就在此时。情人怨夜,相思夜起。

蜡烛惆怅惆怅,衣衫满露。舍不得送人,正是睡觉的好时机。

主持人:好的,谢谢李阿姨为我们朗读。很多听众朋友不知道这首诗的名字,但一定记得那句流传千古的名句“明月生海,天涯此时”年。李阿姨,请您先给我们解释一下这首诗好吗?

李维:这首诗的意思是一轮明月从海中升起,你我彼此分离。此刻的你,是不是和我一样,望着远方的明月?恋爱的人会怨恨漫漫长夜,整夜想念你失眠。我熄了蜡烛,爱着房间里的月光,穿上衣服,在院子里闲逛,觉察到夜露的寒冷,湿透了我的衣服。我讨厌的是,我不能把这美丽的明月托起送给你。我再次躺下,只希望在梦里遇见你。

主持人:凌局长,张九龄是在什么时候、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?这首诗背后的动人故事是什么?

凌贤佑: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五年(737))废都荆州常始后,张九龄所写。全诗围绕望月展开,抒发思念远方亲友的心情。明月,世界末日在此时”是一句流传千古的好句子。一轮明月从海中升起,天高云淡,亲朋好友远去。此刻和我在看同一个月亮,一个“共同”二字挑逗怀远,从场景到情感,联系变得自然。 ”被隐含地使用,“海”和“世界末日” 相互对应,开辟了一个大境界,而一个“生”字不仅描述了明月的升起,还画出了下巴的“相思”(第二句),仿佛是情人的委屈都在浓浓的月光中酝酿,并随着涨潮涨起。这首诗是望月怀斯的名诗。单词和句子非常空灵。场景是用抒情的方式写的。作为一个官员,他无法自拔。因为在外当官时间长,离家太远,张九龄很难照顾家人。即使他想念家乡,也很难回去。公元726年秋,张九龄被贬为冀州知府,她曾以老母亲不愿跟随她到冀州任职为由要求免职,但未获批准。张九龄在与家人的漫长分离中,写下“明月生海,天地合时”,很朴实,朴实而充实。一句深情而优美的句子,可谓深情动人。

主持人:两位嘉宾,为何“明月生海,天下此时”这首诗成为千古名句,流传千年并且还能感受到它的诚意吗?这背后有什么让我们产生共鸣?从你第一次读到这首诗,到今天再读一遍,你现在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认知有什么不同?

凌仙游:《移月思元》是通过描写主人公望月时的思绪起伏,表达诗人对远方人的殷切向往。“明月生海,天涯此时”。两句抒情抒情,形容景物,呈现出无限浩瀚壮丽的动人景象。对联句从景入情,自然唤起诗中人的无尽思念。诗中的人并没有说望月想念对方,而是想象对方在望月想念自己。意境巧妙,内涵连贯,与诗歌寄托的深邃相映成趣。第一对联抓住了这个问题,下面的句子就是由此发展而来的。它们一个接一个地下降,自然地流动,给人一种纯净而深邃的韵味。它具有持久的魅力和真挚的感情。一千多年来,引起了几代人的情感共鸣。

我第一次读这首诗是在我十几岁的时候。那时,我还没有看到大海,也无法想象“海上明月”的情景,而只能想到“情人恨夜,相思晚起”,“烛满怜,衣满露”,“情人满手送礼”。,还在沉睡的梦”这一系列平静而缠绵的情愫,感慨万千。后来,当我看到大海和月亮从海中升起的景象时,我对这首诗的感情一下子升华了。我记得有一个一年中秋之夜,我在青岛的海边,望着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升起一轮圆月,不由想起了在青岛北海舰队服役7年的父亲。我想知道我父亲是否看过这一轮。满月从海里升起的场景,是不是也有种明月从海里诞生的感觉,想念家乡和家乡的亲人,《悔夜》。那时,真切感受到张九龄诗《移月怀远》中的情景、意境和情怀,不由勾起我对为国家海防、地质、粮食事业辛勤耕耘的父亲的怀念。 ,也唤起了我对远方亲友的思念,希望这轮明月能给我带来不竭的感受。他是不是也有一种明月从海中诞生,思念家乡和家乡的亲人的感觉,《悔夜》。那时,真切感受到张九龄诗《移月怀远》中的情景、意境和情怀,不由勾起我对为国家海防、地质、粮食事业辛勤耕耘的父亲的怀念。 ,也唤起了我对远方亲友的思念,希望这轮明月能给我带来不竭的感受。他是不是也有一种明月从海中诞生,思念家乡和家乡的亲人的感觉,《悔夜》。那时,真切感受到张九龄诗《移月怀远》中的情景、意境和情怀,不由勾起我对为国家海防、地质、粮食事业辛勤耕耘的父亲的怀念。 ,也唤起了我对远方亲友的思念,希望这轮明月能给我带来不竭的感受。

主持人:好的,谢谢两位嘉宾的分享。各位听众,在听完我们两位嘉宾的介绍后,你们是否也读过这首古诗及其背后的故事呢?好,我们再看辛弃疾的另一首诗《一剪梅,中秋月》。李阿姨,请先为我们的听众朗诵这首诗:

李伟:一剪梅,中秋月(辛弃疾歌)——

忆中秋月桂,花在杯中,月在杯中。

今晚楼上还是一样,云湿屏,雨湿屏。

他想乘风打听化工行业,但路难走,信也难打通。

堂内唯有烛花,杯静,歌声静。

主持人:好的,谢谢李阿姨的背诵。问题一:李阿姨,能不能简单给我们解释一下这个词?

李伟:这首诗的意思是,回忆那个阳光明媚的中秋节,我在芬芳的红桂花丛中,花影倒映在酒杯里,月光荡漾在酒杯里。今晚,我也举起酒杯上楼等待月光,但乌云浸湿了屏风,雨水打湿了屏风。一直想乘风上天去质问天主,可这一天过不去,想送信。整个大厅只有高高燃烧的蜡烛,在宴会上闪耀着鲜红的光芒,让我们慢慢喝几杯酒,让我们慢慢把这首歌唱到最后。

主持人:凌局长,辛弃疾是在什么时候、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?这首诗背后的动人故事是什么?

凌贤佑:这首诗的具体年代无法考证,大概是公元1182年(宋孝宗淳熙九年)至公元1192年(宋光宗绍熙三年),辛弃疾时期。中秋节期间住在湖边。十芬写的是一首描述中秋节未能赏月的诗。最后两句今晚过了中秋,却没有月亮,借景安安问为什么多次申请反资不让洗刷耻辱,让他的野心无处施展,然后最后两句写着,虽然他有无偿的野心,但也不能就此止步。颓废鼓励自己振作起来,说服大家去经历人生的低谷,

主持人:两位嘉宾,今天我们重读这首诗,你能从中读出什么启示?

凌贤佑:辛弃疾不仅是大诗人,还是抗金英雄。他亲自率领骑兵独自进入金兵营,为朝廷写了《美琴十论》和《九议》,议论抗金之策,反对议和。尽管这些建议在当时受到高度赞扬和广泛阅读,但法院对它们的反应却很冷淡。他们只对提案中辛弃疾的实际才能感兴趣,于是他先后派他到江西、湖北、湖南等地担任运输使、绥靖使等地方官员,控制饥荒,整顿治安。 . 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。虽然他的工作很出色,他的心里越来越压抑和痛苦,因为他觉得时间在流逝,人生苦短,志向难以实现。这首诗借题奏一首关于中秋观月的明朗歌曲,抒发雄心壮志难以付出的情怀,抒发被低估的人才,无计可施的悲愤,报效国家,并无望拯救世界。辛弃疾先是爱国斗士,后是诗人,所以他的爱国话语是最自然最感人的。1207年,辛弃疾不幸逝世,享年六十八岁。据说他临死时大喊“杀贼!杀贼!” 挽歌慷慨而尴尬。他的诗篇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,是中华文化的瑰宝,

主持人:好的,谢谢两位嘉宾的分享。万里明月夜,佳人相惜。在今天的节目中,我们聊了很多与中秋、月亮、家国情怀有关的古诗词,感受了炎黄子孙千古流传的家国情怀。年。中华民族历经沧桑,心怀团圆;中华民族充满家国情怀,深知“家是最小的国家,国家是千家万户”。在阅读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时,我们应该看到,家庭的未来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。只有国家富强,民族振兴,万家万户才能幸福。家国情怀也铭刻在我们心中,融入我们的血液,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、代代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。

【听小贴士】

2022年9月12日,星期一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《享受时光》栏目开播《中秋月圆》《诗中中秋》,邀请到全国人大代表凌贤友中国作协委员、诗歌朗诵爱好者李伟与观众分享。朋友们将在中秋诗中品味中国风,感受跨越千年的家国情怀。欢迎您关注和聆听!

播出时间:7:00-8:00首播,17:00-18:00重播

如何收听:

1.广播收听,北京地区FM104.4,AM1053。

2.在线收听,央视-老年之声,或在“学习强国”中搜索“老年之声”在线收听;也可以下载云听、喜马拉雅、蜻蜓FM等手机应用收听。

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《享受时光》助老委员会“老人之声”图文来源